1-3季度宁德市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情况分析
来源: [统计局] 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 2017-12-14 字体大小: 大 中 小-
今年以来,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抓龙头、建基地、创特色、打品牌”的农业发展思路,认真落实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,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。现针对我市1-3季度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情况简要分析如下:
一、1-3季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状况
(一)1-3季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“二减三增”
1-3季度,全市1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经营生产指标部分出现回落,呈现“二减三增”态势。全市12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14.68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0.2%;实现销售收入207.41亿元,同比下降1.5%;上缴税金2.29亿元,同比增长4.4%;实现出口创汇11.76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9%,带动53.12万户农户直接或间接得到经济收入108.67亿元,同比增长45.9%。
(二)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数量减少
1-3季度,全市120家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36家,仅占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30.0%,比去年减少4家,其中蔬菜及加工品减少3家,茶叶生产及加工品减少1家。
(三)三大特色产业仍占主要份额
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19个主营项目中,企业家数排在前三位的是茶叶、水产品和食用菌,分别为49家、20家和15家,这84家占省级龙头企业总家数的70.0%;产值排在前三位的是茶叶、水产品和食用菌,分别实现总值61.93亿元、61.04亿元和22.89亿元,三大产业共实现产值145.86亿元,占全部龙头企业总产值的67.9%;带动农户42.20万户,占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总数的79.4%;农户从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得到收入49.30亿元,占全部农户收入的45.4%,平均每户获得收入8560元。
二、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
(一)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仍不够完善
截至11月份,我市12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 “合同关系”、“实行利润返还”、“股份分红”等各种方式与农户联结利益,共带动农户数53.12万户。其中通过订单联系的农户数18.93万户,仅占带动总农户数的35.6%。由于目前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,许多企业只考虑自己利润和解决农户产品卖难问题,而对如何建立一种共担风险、利益共享,即让生产者有利可图、经营者利益合理的分配机制考虑得较少,农户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。
(二)标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
近年来,为提升产品竞争力,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,我市各地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,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也逐步加强,但是真正达到标准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还是少部分。截至6月底,在全市1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获得“ISO”和“HACCP”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分别有41家和18家,只占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34.2%和15%;通过农业“三品”认证达到72家,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家,绿色食品29家,有机食品24家。仅占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5.8%、24.2%和20.0%。辐射到国外的企业只有23家,只占了企业总数19.2%。
(三)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、科技创新力度不足
资本投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产业的产出水平。由于农业的见效慢,投资回报期较长,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,高风险低回报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的投入。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。截止到三季度1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.99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42.4%;科技开发投入仅0.42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21.2%。由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,产品档次不高,难以适应不断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,直接影响了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、市场开拓能力和自身的经济效益。
(四)企业发展不平衡,实力企业少
在1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,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少,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,市场竞争力弱。从增速看,产值同比增长的有59家,占49.2%,增长在20%以上的企业有23家,占19.2%;产值同比下降的有58家,占48.3%,其中下降10%以上的企业有30家。从总量看,产值超亿元的只有38家,占31.7%;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38家;产值在5千万以下的有42家,占35.0%;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2家占全部龙头企业的1.7%。
三、对策建议
(一)坚持标准,从严办理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
严格执行认定标准,使符合标准的农业生产专业户、企业能得到龙头企业认定,并得到政府的扶持。坚持公开、公正、公平的原则,严格按照企业申报、地方推荐、专家评审的程序,选出名副其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对于规模小、竞争弱的企业严格把控,让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,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。
(二)加强企业科研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
一是要增加科研投入,加大对传统生产模式的改造,突破关键技术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所、高校的合作,走农科教、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,增强科技创新能力,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。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科技研发机构,进行技术研发,逐步形成自主科技创新能力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推进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品种的研发,发展高产、优质、高效农业,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。
(三)加强政策扶持实现资源优化整合
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扶持力度,制定和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。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、扶持农民、扶持农村,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思想,切实转变工作作风,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。对一批效益好、信用佳、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给予财政、金融、税收方面的扶持和优惠,调动企业的积极性。要完善政策法规,培育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,打破区域界限,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整合,促进人、财、物最佳结合。
- 【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