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-11月宁德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
来源: [统计局] 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 2017-12-19 字体大小: 大 中 小-
1-11月,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主要指标运行呈“六升一平三降”态势,其中地区生产总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地方财政收入和金融信贷增速加快,居民消费价格走低,出口降幅收窄。
一、主要经济指标呈“六升一平三降”
(一)“六升”:
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。全市生产总值1564.52亿元,同比增长5.2%,增幅比1-10月提高0.2个百分点。其中,第一、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51.42亿元、772.79亿元和540.31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3.8%、1.6%和11.5%。其中第一、三产业增幅分别比1-10月提高0.3和0.7个百分点。
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。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8.40亿元,增长5.2%,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,分别比1-9月和1-10月提高1.7和0.4个百分点。三次产业投资均实现增长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4.68亿元、362.31亿元、771.40亿元,分别增长44.4%、13.0%、0.4%。其中,第三产业投资实现“扭负转正”,增幅比1-10月提高1.4个百分点。制造业投资贡献率近九成。制造业投资274.14亿元,增长23.2%,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.6个百分点,贡献率达88.6%。其中,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61.7%,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长5.4倍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投资增长5.9倍。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。民间投资600.63亿元,增长17.7%,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1.1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1个百分点。房地产开发市场整体向好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施工面积均实现增长。其中,销售面积271.01万平方米,增长42.2%,增幅比1-10月提高1.6个百分点;施工面积1709.94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.3%,增幅比1-10月提高7.9个百分点。
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回升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8.61亿元,增长7.1%,比1-10月提高0.4个百分点。税性收入较快增长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性收入71.81亿元,增长21.1%,税性收入占比为72.8%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8.73亿元,增长18.4%。民生支出保障有力。其中,节能环保支出5.3亿元,增长37.1%;教育支出52.77亿元,增长19.1%;医疗卫生支出29.16亿元,增长11.0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.13亿元,增长22.6%;住房保障支出9.99亿元,增长39.2%。
信贷投放继续增加。11月末,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80.64亿元,比年初增加133.19亿元,增长9.9%。其中,非金融企业存款288.19亿元,增长25.3%;住户存款754.03亿元,增长12.6%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62.87亿元,比年初增加72.92亿元,增长9.7%,比1-10月提高1.5个百分点。其中,中长期贷款1071.82亿元,增长16.0%。
外贸出口降幅收窄。全市出口总额189.48亿元,下降1.3%,降幅比1-10月收窄2.9个百分点。主要出口产品“一增一减”。机电产品出口额76.45亿元,下降0.5%;水产品69.9亿元,增长6.1%。亚欧市场出口保持增长。出口亚洲139.19亿元,增长4.2%;出口欧盟14.54亿元,增长0.5%;出口非洲和美国分别下降22.1%和31.9%。传统出口市场除日本、东盟分别下降12.2%、4.5%外,韩国、台湾、香港分别增长30.6%、59.7%和34.6%。
物价水平总体走稳。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逆指标)累计同比上涨0.7%,涨幅比1-10月下降0.1个百分点,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.5个百分点。八大类商品呈现“七升一降”态势:衣着类上涨1.4%,居住类上涨1.9%,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.5%,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.2%,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.8%,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.4%,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9.0%;食品烟酒类下降1.6%。
(二)“一平”:
消费市场总体平稳。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.85亿元,增长10.3%,增幅与1-10月持平。分行业看,零售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420.68亿元、40.01亿元,分别增长10.6%、7.6%,增幅均比1-10月提高0.1个百分点;批发业零售额26.73亿元,增长11.3%;住宿业零售额5.43亿元,增长6.7%。新增企业增势良好。去年底以来新增的129家贸易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7.78亿元,增长1.4倍,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达22.4%,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.3个百分点。网上零售市场销售活跃。全市62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28.43亿元,增长56.1%,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达22.2%,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.3个百分点。出行类商品持续回暖。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9.15亿元,增长8.1%,增速比1-9月和1-10月分别提高2.0和0.7个百分点;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0.33亿元,增长11.1%,增速比1-9月和1-10月分别提高2.7和1.2个百分点。
(三)“三降”:
工业增速有所减缓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2.53亿元,同比增长1.2%,增幅较1-10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支撑产业贡献突出。不锈钢和锂电新能源两大产业共实现增加值280.85亿元,同比增长33.2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.1个百分点。其中,不锈钢实现增加值143.30亿元,同比增长30.0%,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达435.7%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.2个百分点;锂电新能源实现增加值137.55亿元,同比增长36.7%,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89.2%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.9个百分点。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。高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45.86亿元,同比增长33.5%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.7%,比1-10月提高0.2个百分点,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达484.4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8个百分点。近三成企业生产运行良好。全市12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,增长10%及以上企业359家、增速低于10%企业216家、停减产企业636家,分别占全市29.6%、17.9%、52.5%。其中,增长10%及以上企业共实现产值1573.22亿元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.0%,比1-10月提高0.5个百分点。工业用电量方面,1-11月全市工业用电89.11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16.5%,降幅比1-10月扩大1.1个百分点,若扣除钢铁去产能影响,比增13.0%,可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。
公共财政总收入增幅回落。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161.24亿元,增长14.0%,增幅比1-10月下降0.8个百分点,但增幅仍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。
利用外资降幅扩大。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,新签合同外资5050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5866万美元,下降71.3%,降幅比1-10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投资动力仍显不足
尽管今年以来,我市投资增幅扭转上半年负增长的局面,且逐季回升,但总体仍位于低位徘徊。基础设施投资仍在下行区间。基础设施投资550.62亿元,下降8.0%,降幅比1-10月收窄2.3个百分点。其中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.8%;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7.9%;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2.9%。大项目支撑不足。257个在建亿元项目完成投资514.69亿元,下降14.7%,连续6个月负增长,降幅逐月扩大,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.9个百分点。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1768.15亿元,下降19.3%,后续投资支撑仍显不足。
(二)工业生产仍面临较多困难
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走势看,一季度增长4.7%,上半年增长2.7%,前三季度增长2.0%,到1-11月增长1.2%,增幅逐季走低,工业经济运行仍处在下行区间。新旧动能接续仍显不足。传统产业增长乏力,食品加工、传统电机电器、船舶修造、合成革制造、建材等五个行业仍然处于下降区间,累计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5.3%、14.2%、14.8%、19.8%、24.8%。尽管新兴产业的不锈钢新材料、锂电新能源保持较快增长,但全市工业增速仍处在较低水平,可见新旧动能的接续仍显不足。企业减停产面超五成。累计产值同比减少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36家(其中完全停产企业106家),减停产企业面达52.5%,累计减产额达560.51亿元,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16.7个百分点。其中,受去产能和环保影响的企业减产额达到201.93亿元,占全部减产额36.0%,影响全市增加值增速5.1个百分点。八个主要行业(产业)中,冶金产业减停产企业41家,减产额213.07亿元;电机电器产业减停产企业135家,减产额66.79亿元;食品加工业减停产企业162家,减产额69.63亿元。
- 【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